top of page
搜尋

回归本真:艺术教育中的阴阳平衡

  • 作家相片: Faye Z
    Faye Z
  • 2月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语言和艺术在远古时代都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文明进化发展,语言在某些场合,比如官场或职场上,变成一种值得琢磨学习的艺术。艺术在教育培训界却被弱化甚至忽视了其沟通的力量,沦为一种技能。


每当我路过美术机构,看到橱窗里展示的孩子们的作品时,总有一种复杂的感觉。艺术本应是心灵的真实表达,而不是技巧性的复制。想象一下,如果你送孩子去上写作课,结果老师只是发给他们一些半成品的句子模板让他们填空,你一定会质疑这种教学方式。然而,在美术课上,许多家长却觉得孩子画出了“比在家画得更好的作品”,于是认为老师教得真好。


语言表达受逻辑主导,是一种显性、结构化的沟通方式。而艺术表达则依赖于直觉,是一种隐性、本能层面的沟通。艺术让我们更清晰地窥见潜意识中的真实需求,因此,真正的艺术教育应关注真实的自我表达,而不是完美的线条或“正确”的阴影。


当孩子直觉的方式接触艺术时,他们便打开了与潜意识沟通的通道,更接近内心的声音。这种联结能帮助他们更从容地面对生活。在道家的哲学中,万物皆有其自然的节奏与旋律,人类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道路。当前的教育体系往往赋予孩子们相同的技能和知识,却很少赋予他们追逐自己热情与天赋的勇气。


从道家的角度来看,逻辑对应“阳”,而直觉对应“阴”。主流文化常常优先考虑逻辑,认为它更为精致,因而往往低估了直觉的价值。这种倾向在心理学中也很明显,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流行,它强调认知而忽视了身体的体验。在职业发展方面,我们更看重学历和职业前景(阳),而忽视了个人兴趣与天赋(阴)。然而,平衡——或者说阴阳的互动——才是道的核心。追求所谓的“精英教育”在理论上或许说得通,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在社会定义的成功中找到真正的满足。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是发现每个人的热情、优势和使命,然后释放他们独特的创造力。


好的艺术教育正是支持这一过程的。它帮助孩子探索兴趣,培养创造力,鼓励他们更诚实地面对自己,并摆脱外部期望的束缚。这也是我选择学习艺术治疗的原因之一。我希望将艺术治疗的原则与艺术教育结合,让艺术成为孩子人生旅程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的一门科目。


最终,我祝愿每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能通过艺术找到生活中的平衡。通过真实而发自内心的艺术表达,我们可以照亮真实的自我,让个性绽放,并让我们更接近与自身自然节奏的和谐共处。

 
 
 

Comments


©2021 by artbeat academ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