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儿童的艺术家天分是如何消失的

  • 作家相片: Faye Z
    Faye Z
  • 2024年6月28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月5日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怎样在长大后还保持艺术家的天赋。


但是悲哀的是,市面上大部分儿童美术机构,都在教一个孩子怎样当一个成人。


其中最典型的一种,被无数儿童美术教育家诟病,但是依然不妨碍它畅行其道。


它就是 大名鼎鼎臭名昭彰的“简笔画”。


大部分家长都听说过“简笔画”的危害,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为孩子精心选择的绘画培训机构的教法,其实是“简笔画”的一个高级变种。它通过多样的绘画媒介,丰富的表现方法,给“简笔画”披上”艺术“的外衣,但是它仍然具备简笔画的纯正血统。


我给这种教学方法取了一个名字, 叫“跟我画”。



上图是国外某艺术培训机构贴出来的6岁孩子通过“跟我画“创作的兔子图。


在课堂上,老师贴心地教孩子一步一步画出一个卡通兔子脸的形象,从第一笔到最后一笔,清楚明了,毫不含糊。勾画出轮廓后,老师会教孩子们用水彩上色的技巧,确保最后出来的画面整洁明丽。


一堂课下来,每个孩子都能画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兔子。孩子们在作品里获得了成就感,开心!老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满意!家长也欣慰地想,孩子终于学会画画了,这专业老师教出来的,就是不一样!也有聪明一点的家长会质疑:为什每次孩子从画班带回来的话都看上去很像样,在家里画就画不出来呢?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螺丝钉,那送孩子去这样的画班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

锻炼孩子手部的肌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耐心,专心和细心,遵从指令的能力;

建立规划和计划的能力。


从老师角度讲,这种课是最容易出效果,而且符合经济利益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老师将这个课无限制地上下去。毕竟孩子们学会了画正面的兔子脸,但是还是不会画侧面的兔子身;学会了画坐着的兔子,但还是不会画奔跑的兔子和睡觉的兔子;学会了画兔子,但是还是不会画猴子,狮子,鸽子,鸭子,虫子,燕子,蚊子,孢子……


这种课有什么坏处呢?这就一言难尽了。


为什么不能教小孩画画


画画对于小一点的孩子,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引导。


“教”是把没有的东西变成有,把不会的东西变成“会”;


而“引导“则是在一片本来就丰厚的土壤上,给小苗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雨水,让它自然成长。

7岁以下的孩子,批判性思维还没产生,孩子们完全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对他们来说,这个想象中的世界与外界的世界并没有分别。所以他们画画的时候,画的是他们内在的感受,而不是对外界的观察。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7岁以下小孩子原创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画画其实是自带艺术家风格的。





他们还无法理解什么是夸张,却很自然地把他们觉得重要的东西画得很大,把不重要的东西忽略掉;他们还无法理解不同的线条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但是却会很自然地在线条中流露出他们的情感;他们还无法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绪,但是在选择颜色上却无意识地选择了能体现他们当时感受的颜色。


也就是说,小孩子画画是纯粹地表达感受的一个过程。他们并不注重和期待最终画面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因为不带任何“期待”和“功利心”。他们的画是内心世界的真诚表现,自然会更打动人心。





我发现我可以用形状和颜色来表达我无法通过任何别的方式表达的东西——那些我无法用言语去表达的东西。——乔治娅·欧姬芙

绘画就跟语言一样,是小孩子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这三个小朋友,画出来的蛋糕充满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他们的画的不同并不是体现在他们的画法上,而是他们的个体特点和内心世界。

对于成年人来说,想象力是可以通过打破惯性思维和概念而获得的。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想象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它是当世界的条条框框没有给他们的心灵套上枷锁前,呈现出来的最自然地表达。


“跟我画”的教法,会使孩子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中,被“画得对不对,符合不符合标准”的顾虑束缚,画出来的东西,会看上去很机械,而失去打动人心的东西。


久而久之,他们会因为担心自己画的东西”不对”,而不敢随便画了;再慢慢地,孩子变得只会画老师教过的东西,老师没教过的,就不会画了。


他们的表达欲,在一次次的被“拨乱反正“后失去了。他们不再主动去表达,而是被动去接受。想象力就这样消失了,艺术家天赋就这样被扼杀了。


另外,长时间”跟着画”和“照着画”,会使孩子对现实世界美好事物的感受力降低。


老师画出来的兔子,往往是采用了他人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创作出来的形象,它代表了原创作者对兔子的感受。而每个人对兔子的认知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当孩子们对兔子的体验被“别人的兔子”所代替时,兔子,就从一个鲜活的物体,变成了一个符号。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和好奇心就会减弱。当感受变成概念,细节便模糊了。孩子就会慢慢地,丧失从生活中感受美好并表现在画面上的能力。


这就像一个作家,不在生活体验中汲取灵感,而在别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一样。首先,他们画出来的作品,会因对生活的体验的匮乏而缺少打动人心的东西。其次,当他们想去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因为缺乏与生活的连接,会发现自己怎么都写不出来了。


这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10岁的孩子,画人物的时候还依然停留在5岁的火柴人阶段的原因。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一个女孩画的马的作品:



这副马图是我线下课的一个女孩子画的,画面中出现了遮挡关系,在马腿的处理上,显示出她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左边第一支马的体积最大,而跑在后面的马则越来越小,体现了孩子对透视和空间已经开始有一定的理解。另外,这幅画中马的脸部,脖子和身体都采用了通过形状简化形体的处理方法,但是并不是我们常看到的成人简笔画的样子。如果按照写实的标准,这个群马图画得并不像,然而画面舒展的线条,和表现出来的活力和气氛,让它具备了儿童画特有的天真之气。这体现了这个女孩在早期的绘学习中,没有受到”跟我画“的影响,所以虽然写实已经在她心中萌芽,但是她依然能过够用自己的风格大胆地去表现。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毕加索画的牛。是不是感觉它跟儿童画有点接近?


毕加索说,当我画牛的时候,我画的不是牛,而是它的狂野。


同样,儿童画马的时候,画的也不是马,而是奔跑的马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14岁之前,尽可能地保留他们艺术家的天分,他们就可以在系统学习了“素描”和“色彩”等绘画基础的之后,依然能创作出个人化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Comments


©2021 by artbeat academe. 

bottom of page